NEWS
时间:2025-05-28 15:10:01 来源: 作者: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近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望向历史的深处,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文化正是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创造中延绵不绝、涌现出一个个文化高峰。
当前,随着文化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支撑作用越发突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文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文化创新也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专门就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正是为了让创新创造的空间充分释放、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能。
文化创新创造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需要扎根于科技、政策与社会需求的沃土。从科技感满满的文博会,到获得感十足的文化产业“政策包”,作为全国文化产业“第一省”,广东正通过科技赋能与政策牵引双向发力,为文化创新开辟新路径。
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推动着文化的创新和突破。在本届文博会,这句话有了更为直观的体现。今年的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而广东展团推出的“文化与机器人”“文化与智能出行”等板块,更成为科技“整活”的生动缩影。比如广东的“机器人天团”,不仅可以弹古筝、打咏春、跳斧头舞,还在文旅、演艺、数字创意等领域展现出充沛的文化表现力。特别是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竞技力再上新台阶。再比如“将音乐厅搬进车厢”的广汽智能座驾,让用户获得实时翻译、导航、拍摄等“超能力”的智能眼镜等,这些创新不仅彰显了广东在科技领域的硬实力,更揭示了“文化+科技”产品从“内容供给”向“场景体验”转型的深层逻辑。面对新形势,必须加快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做到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才能绘出“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的酷炫图景。
文化事业行稳致远离不开政策护航。广东此次发布“政策包”,堪称一场“政策及时雨”。从影视、演艺市场到动漫影视、网络游戏,再到电子竞技、网络视听;从突出扶持精品生产、全产业链覆盖,到大湾区协同联动、科技文化融合,再到文化出海战略、人才引进培养等,六大领域、七个方面政策创新,一揽子政策既“含金量”“含穗量”十足,又实打实地为文化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接下来,要接稳用好这份沉甸甸的“政策包”,在将政策落细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更好激发文化创作、文化市场的活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
文化的创新创造需要回应人民文化新需求。正如文博会上人们流连忘返、客商“订单刷满”,究其根本就是在这里不仅满足了既有想象,更为美好生活上分。在数智技术加速重塑文化产业生态的当下,我们既要善用新技术、新表达,又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为各类文化创新创造提供更多开放空间。当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才能让文化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软实力”。